日前,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自查,切实落实依法执业自我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管理办法》。
《办法》要求:医疗机构要围绕医疗机构资质、执业及保障管理、医务人员资质及执业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医疗质量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精神卫生服务、医疗文书管理等方面,对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执业问题进行整改。
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痛点问题?
【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弱】
对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缺乏体系化的信息管理,监管信息覆盖面较低,缺乏角色间的信息互动。
【医疗机构缺少自查知识与工具】
医疗机构与医疗从业人员缺少依法自查的知识和途径,同时缺少依法执业信息化工具。
【缺少告警机制】
缺少告警机制,对突发紧急卫生事件,迅速响应能力较弱。
【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不成熟】
行业信息评价体系不成熟,无法从行业组织一方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整合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感染监管痛点问题,基于智慧医疗卫生信息监管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技术,整合现有的医疗机构卫生信息资源、创新监督方式、扫除监管“盲区”、优化执法流程、提升执法效率,实现监管部门卫生监督工作的信息化与规范化,实现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
【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监管部门建立完善与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信息互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报表上传、巡检管理、物资管理、机构日常信息管理等手段扩大信息监管覆盖面,增加与机构间的角色互动,系统化、全面化管理辖区内各类医疗机构的卫生健康的执行情况,建立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智能化监管与信用监管,实现医疗机构与监管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的业务联动。
【优化医疗机构自查方式】
平台整合行业最新信息及监管部门相应要求进行培训方案整理、优化并推送至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机构及从业人员自查知识储备。医疗机构通过该平台的依法自查管理系统,接收智能化消息通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上传自查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和整改计划,实现自检记录自动化整理,完善医疗机构依法自查途径。
【告警机制】
通过对气象环境、医疗诊断、学校缺课情况、饮用水、游泳馆水质、操作行为是否规范等多种因素进行监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动态数据库,对异常数据自动发出预警信号,形成告警机制,对医疗机构卫生现状实时在线监督,有效提高监管部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行业评价体系】
监管部门统一信息化监管手段,通过规则管理、企业管理、信用管理等模块,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制定管理、检测基础规则,完成各机构的基础信息维护、等级评定、医疗机构状态、展示评分等级及各项评估结果,包含:监督检查、投诉举报、不良记分、培训考试成绩、自查结果等,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巡检、自查、投诉、评价等工作内容建立统一评价标准,打造成熟的行业评价体系。
汉卫公共卫生研究院一直以来都以公卫安全需求为导向,为公共卫生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基础,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打破行业信息孤岛、创新管理平台、升级传统运营模式,打造智能化监管体系,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